根据联合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如果加上私人所藏的数据会更加惊人1000万件以上。英是掠夺收藏文物最多的家之一,文物流落到英大多是18601949年这期间,尤以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1900庚子变两次浩劫最甚,此外英籍匈牙利人奥里尔·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针对敦煌莫高窟的几次掠夺,也使得大量敦煌文书绢画壁画等艺术珍品流失海外。
英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历代文物大多是在代殖民主义时期被侵略者从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大英博物馆是收藏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收藏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收藏的文物囊括了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
为使人铭记这段历史,本人就英藏三十二大宝级文物上进行盘点。
1.良渚文化玉琮大英博物馆
良渚文化玉琮已知最高玉琮之一玉琮的造型为外方内圆,代表着天圆地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礼器。玉器是良渚文化的精髓,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玉琮高49.5厘米,呈深绿色,器身内部为圆柱形空,外部作粗细递减的方柱形,横向分割为19节,表面的凹槽类似梯子,西方人第一次看到时误以为这是圣经记载的通天塔。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现藏英大英博物馆。这件玉琮的造型以及细节都体现出当时非凡的工艺水,是目前已知的最高的玉琮之一,堪称玉琮里的高瘦帅,也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件良渚文化玉琮。2. 商双羊尊大英博物馆
商双羊尊存世两件珍品之一此尊通高45厘米,筒形口,腹为双羊前躯相背状。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较为罕见。羊颌下及腹下饰扉棱,象征须和腹部垂。饰龙面纹,腹饰鳞纹,腿饰龙纹。两只背对背联结的公羊背负尊身,四条羊腿用作支撑,公羊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令人联想起现藏家博物馆的著名宝四羊方尊。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现藏英大英博物馆。此尊铜绿柔和素雅,对称四八稳,纹饰纷繁复杂,质感厚重拙朴,赋予了双羊尊无法言喻的魅力,是目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两件双羊尊之一,也是大英博物馆藏青铜器的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3. 商鸮形卣大英博物馆
商鸮形卣商代青铜器杰作鸮是古代对猫头鹰一类的鸟的统称,由于鸮惯在黄昏或夜间活动,民间又把它叫做夜猫子。这件带盖四足青铜卣高16厘米,宽11.2 厘米,是用于盛放酒的礼器,以合范法铸成,整体看起像两只背靠背的鸮,器盖两侧往上翻的钩仿佛是它们的喙,而器足则是它们的脚爪。棱扉把带钮的器盖以及器身分隔出四个装饰区间。表现鸮翼的鳞状纹饰占据了大部分的器身,余下的空间包括器盖则以云雷纹为底,上饰型的鸟纹和龙纹。和器身及器盖部的扉棱在一条直线上的,还有口沿下方的两个半环状把手。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现藏英大英博物馆。此器构思奇特,质感稳重,将鸮的造型与器具相结合,纹饰清晰,不仅体现了卣这种青铜酒器造型形式之意蕴,也体现出了工匠们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铸造技术,为商代青铜器杰作。4. 西康侯簋大英博物馆
西康侯簋康氏封的实证康侯簋高24厘米,口径41厘米,侈口束颈,涂腹微鼓,高圈足加宽边。兽首耳垂长方形珥,颈和圈足相间排列火纹和四瓣目纹,腹部饰直条纹。器底铸铭文4行24字。铭文可以证明,文王之子康氏得姓始祖康叔封是武王克殷后大分封时先封在康城,成王定三监之乱后又徙封卫的。著名学者骈宇骞先生先生据此也认为康叔在西第一次大分封时就被封在康城,同时他认为康侯簋就是在浚县辛村卫贵族墓地出土的。铭文徙封是改变封地,确凿证明康叔在封卫之前就是有封地的。1931年在河南出土的西早期青铜器,随后被倒卖至海外,1977年由布鲁克·休厄尔捐赠给英大英博物馆。此器造型古朴凝重,既是弥足珍贵的西早期青铜重器,又是证明海内康氏以封得姓的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是公伐武庚封康叔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和断代价值。5. 西邢侯簋大英博物馆
西邢侯簋罕见的邢重器此簋通高18.5厘米,为四兽垂耳,侈口鼓腹,腹身饰象纹,足部饰,有铭文68字,是朝邢侯姬苴为了祭祀自己的父亲公而铸造的。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儿子成王即位时年幼,公又竭尽全力辅佐成王,稳固了成王的统治地位。公死后,成王为报答公辅佐之,便封公的第四子姬苴为邢侯,封地就是今天河北省的邢台。姬苴受封后,为祭祀父亲公,铸造了大批青铜器,邢侯簋便是其之一。1921年出土于河北省邢台市,现藏于英大英博物馆。此器纹饰精美,具有西早期特征的器物,是罕见的西时期邢的青铜重器,铭文内容涉及到王对邢侯的迁封是研究西邢封建的重要材料。6. 隋阿弥陀佛大理石像大英博物馆
隋阿弥陀佛大理石像隋代佛造像精品巨作这尊阿弥陀佛大理石像有6米高,是由隋朝的第一个皇帝隋文帝建造的。隋文帝尊崇佛教,并鼓励佛教在传播。隋文帝在他的帝内广泛分送佛舍利,建造和修复了很多佛像。在佛教,阿弥陀佛统治着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称念他佛号的人都能在这块净土得到重生。这尊佛像的双手已经遗失了,但是可以看出右手原本可能是举起的,手掌向外,施无畏印让众生安乐的姿势,左手略低,施与愿印布施与惠的姿势。根据莲花基座上的铭文可知,这尊大佛原被供奉在河北省邢台市韩翠村崇光寺,不知何时被明目张胆运到海外,现藏于英大英博物馆。这尊佛像形体巨大,质地十分坚固,衣服布料上的褶皱刻画得非常清晰,具有隋代佛像的典型特点,为难得一见的隋代佛造像精品,是大英博物馆最大最雄伟的佛像。7. 唐摹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
唐摹女史箴图美术史里程碑式作品女史箴图是晋大画家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篇画的一卷插图性画卷,全卷长348.2厘米,高24.8厘米,绢本设色,内容分9段,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原作已佚,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的这件摹本,用笔充分体现出顾恺之春蚕浮空,流水行地的绘画特征,是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的成功典范,并预示着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此图原为清内府所藏,公元1900年庚子之役,八联军入北京,为英军所掠,现藏于英大英博物馆。此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绢画,是尚能见到的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将两汉以的人物画创作水向前推进一大步,在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大英博物馆最重要的方文物,堪称镇馆之宝。8. 唐敦煌遗书雕版印金刚经大英图书馆
唐敦煌遗书雕版印金刚经现存最早标有刻印年代的印刷品这是由六个印张粘接起的十六尺长的经卷,每纸70余厘米,四单边,框高23.7厘米。其卷首的扉页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画作品之一,扉画长28.5厘米,左上角榜书祗树给孤独园,主题为释迦牟尼在舍卫祗树给孤独园向四众弟子宣说金刚经,有单线边框。扉画释迦牟尼身着通肩袈裟,正结跏趺坐在莲花筌蹄上说法。卷末刻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题字。此卷于1907年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Aurel Stein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盗至伦敦,现藏英大英图书馆。此经卷首尾完整,图文浑朴凝重,刻画精美,文字古拙遒劲,刀法纯熟,墨色均匀,印刷清晰,表明是一份印刷技术已臻成熟的作品,绝非是印刷术初期的物,是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也是至今存世的早期印刷品实物唯一留有明确完整刻印年代的印品,历史意义重大。9. 唐敦煌遗书宝塔心经大英图书馆
唐敦煌遗书宝塔心经敦煌遗书的宝之宝宝塔心经是把佛经的心经以塔的形状书写出。这种塔状的心经分为塔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而塔身又分为五层,塔顶为经文题名,塔门绘有观世音菩萨立像,解读宝塔心经的方法是从观音菩萨左足下角的观字开始,沿虚线依次读之,最后心经结尾婆诃是收在观世音菩萨的右足下角。这幅英人斯坦因收集的敦煌宝塔心经纵47厘米,横22厘米,塔门处未绘有图像,解读宝塔心经的方法是从塔门左下角的观字开始,沿虚线依次读之,最后心经结尾婆诃是收在塔门的右下角。在整个敦煌文献,有关宝塔心经的写本有四件,法人伯希和和英人斯坦因各收集二件,分别收藏于法家图书馆和英大英图书馆。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Aurel Stein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盗至出,现藏于英大英图书馆。此卷轴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别致,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存世仅有四件,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唐代写经珍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宗教价值,实属敦煌遗书的宝之宝。10. 唐敦煌遗书龙保帖大英图书馆
唐敦煌遗书龙保帖保有书圣原作风神此帖纵25厘米,纸本草书,2行12字龙保等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是晋书法家王羲之写给朋友一封信。原作已经丢失,现存的是唐代摹本,因年代久远纸张已有破损。这个摹本在历史上一直被当成了王羲之的真迹。龙保帖出自敦煌藏经洞。1907年被英人斯坦因从王道士手买走,后由大英博物馆收藏,1973年大英图书馆从大英博物馆分离,此帖也改由英大英图书馆收藏。此帖笔法锋芒毕现,行笔自如流畅,行款结字与宋拓刻奉稍有不同,虽纸张已残损但仍保留了原作的风神,为研究王羲之书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1. 唐敦煌绢画炽盛光佛并五星神图大英博物馆
唐敦煌绢画炽盛光佛并五星神图敦煌流失唐代绘画代表作之一炽盛光佛是释迦牟尼的教令轮身,其变相开端于唐,大盛于宋元,流风所及辽夏,一直延续至明朝。此图纵80.4厘米,横55.4厘米,绢本设色,题记为乾宁四年897年正月八日炽盛光佛并五星,弟子张淮兴画表庆光。此画由主尊炽盛光佛和五星组成,都乘同样的五彩云。炽盛光佛放射着巨大光芒,象征震慑的力量。据专家考证,五星的表现与梵天火罗九曜的记载大体是一致的。炽盛光佛所坐雄牛牵的车朝向左,五星在车的围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Aurel Stein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盗至出,现藏于英大英博物馆。此图主题罕见,为唐代张淮兴于唐代乾宁四年897年所绘制的一幅旷世奇作,为敦煌流失的唐代绘画的代表作之一,堪称敦煌艺术的精品,也是佛教美术最珍稀的作品之一。12. 唐敦煌绢画释迦牟尼佛树下说法图大英博物馆
唐敦煌绢画释迦牟尼佛树下说法图藏经洞创作年代最早的绢画此图纵139.0厘米,宽101.7厘米,绢本设色,创作年代约为8世纪初,图绘宝树华盖之下,释迦牟尼佛身着朱红色的和软袈裟,跏趺坐于宝莲台,正在向四围的众菩萨比丘说法。莲座呈多层装饰之须弥座,和上方的华盖相应。四尊菩萨端坐莲台,姿态相各异,手分别持莲花净瓶宝珠等,神情皆安详雍容。六弟子侍立佛后,闻听妙法而心生欢喜,颜色和悦疏朗。画面上方,天女乘祥云俯身散花,飘带云气随风舒卷。下方各有男女供养人,右侧男供养人已缺损。女供养人为一少女形象,椎式发髻,窄袖衫裙,双手持莲,长跪于方形垫上,态度温婉闲静。下方正留有题写发愿文的位置,作石碑形,空白未题记。此画为英人斯坦因于1907年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掠去,现藏于英大英博物馆。此图不论主尊胁侍菩萨还是女供养人的勾勒和敷色都十分细腻,特别是六位比丘弟子的表情刻画得极为生动,在表现人物肌肤的立体感上尤为独到,是敦煌藏经洞创作年代最早保存状态最完好的一幅绢画,是敦煌遗画不可多得的精品。13. 唐敦煌绢画引路菩萨图大英博物馆
唐敦煌绢画引路菩萨图唯一标明引路菩萨的佳作此图纵80.5厘米,横53.8厘米,绢本设色,画菩萨为男性形象,袒露胸膛,手持柄香炉和垂挂幡的莲花枝。他身穿色彩缤纷的天衣和璎珞,造型华丽。画者又把菩萨身后的亡者比例大量缩,加强了菩萨的庄严和伟大。亡者外形雍容大气,一身典型盛唐时期流行的妇女装束。虽然无法得知亡者的身份,但是她无疑代表了当时社会某一阶层的女性佛教供养人。这幅珍贵的唐代绢画描绘菩萨引领一信女前往往生极乐世界,画面左上方的红色云层里可见净土的宫殿。右上方的榜题框有引路菩三字。此画为英人斯坦因于1907年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掠去,现藏于英大英博物馆。引路菩萨信仰在唐代开始流行,在敦煌藏经洞便曾发现数幅此题材的绘画,但这幅是唯一带有题字标明内容的例子。此图彩绘艳丽,完好的保存了唐代绘画的面貌,具有很高超的绘画技巧,艺术价值极高。14. 唐敦煌刺绣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大英博物馆
唐敦煌刺绣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敦煌刺绣精品这件巨幅刺绣一说是凉州瑞像高241厘米,宽159厘米,被认定制作于唐代,约八世纪左右,描绘了佛祖和他的弟子们讲道的情景。此画作由五尊佛像构成,画面正是佛陀站在莲花宝座上,扁桃形的身光环绕着身体。佛陀袒露右肩,右手垂直放下,左手执衣襟这是所有灵鹫山释迦牟尼说法图有的一种姿势。主线基本使用了深藏青色丝线,如同水墨画的勾勒一般。由于刺绣画曾长期叠放在藏经洞,两尊菩萨的像已经有部分破损。对于这幅巨型刺绣的佛像,究竟是灵鹫山说法还是凉州瑞像目前尚无定论。而敦煌研究的相关专家认为这一画像应当是凉州瑞像。凉州瑞像是北魏时代的著名高僧刘萨诃发现于凉州地区的倚山石佛像,又依其地名为凉州御容山瑞像,这身石佛像的阅历能够预测社会兴衰人世治乱和民众生活福祸,极具灵验。这件巨幅刺绣是斯坦因在1907年盗买带出,于1919年入藏英大英博物馆。这幅巨型刺绣画面巨大,制作精良,极为罕见,反映了唐朝刺绣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是现存的自八世纪以保存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幅作品,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15. 五代木雕观音坐像大英博物馆
五代木雕观音坐像五代佛教艺术珍品观音是观世音菩萨的简称,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佛教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在佛教的众多菩萨观音是最为民间尊崇。这尊木雕观音坐像高达141厘米,木雕表面残留有彩绘痕迹。观音紧闭双眼垂头打坐,做转法轮传经的手印,表情透露出安详肃穆的感觉。菩萨的发髻高高束起,带有唐代发型特点。斜披在上半身的袈裟是10世纪和11世纪佛像多采用的风格,现藏于英大英博物馆。这尊造像造型舒展,流畅的衣纹和华丽缨络使观音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如此古老的木雕造像历经千年战火和风雨没有被毁,堪称奇迹,是一尊五代时期的佛教艺术品珍品。
本文章同步发表于今日头条
网易媒体开放台 网易号